2025 年 9 月,Pump.fun 再次引爆了整个 Solana 圈子。这次不是因为某个 Meme 爆火,而是因为它的 手续费结构调整。一边是创作者欢呼收入翻了十倍,另一边是交易者抱怨一买一卖就亏 2-5%。手续费,正在成为 Pump 生态的分水岭。
作为链上交易的老玩家,我想带大家拆解一下这次调整的核心逻辑,以及它对创作者、交易者和整个生态的影响。最后,我也会分享为什么在手续费成本持续抬升的当下,像 DBot 这样的低费率自动化工具,可能是交易者少数的“回血通道”。
一、Pump.fun手续费调整:发生了什么?
Pump.fun自2024年1月推出以来,已成为Solana上最重要的meme币发射平台,累计发行超600万个代币,总收入突破8.4亿美元。其核心机制依赖“bonding curve”模型,并通过手续费(交易费、迁移费)实现盈利。2025年9月1日,平台启动动态费率(Dynamic Fees V1),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收费结构:
· 分级费率制度:根据代币市值划分六个阶梯,总费率从0.3%到1.5%不等。
例如,市值低于420 SOL的代币,交易费率从原来的1%升至1.25%~1.5%,且创作者分成最高可达0.8%(平台费0.3%~0.7%)。
· 低市值代币成本激增:对于早期交易者,一买一卖的综合磨损(含Gas和Bot费用)可达2%~5%,大幅压缩盈利空间。
· 创作者受益,交易者承压:调整后首日,创作者分成达200万美元(增长10倍),但用户抱怨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平台被批“未空投却涨费”。
二、高费率时代:创作者和交易者的冰火两重天
对创作者:这是绝对的利好
动态分成让他们不用再靠捐款,代币表现越好,收入越高。
有点像 Twitch,但链上实时结算。KOL、主播、甚至 CTO 团队都能靠 Pump“养活自己”。
对交易者:则完全是另一回事
低市值币的交易费直接涨了 50-100%,加上优先费、Gas,一买一卖可能就亏掉 2-5%。
这意味着,越是小资金玩家,越容易被收割,除非你资金够大能撑到高市值阶段。
社区反馈很直接:
有人说“创作者终于能吃肉了”。
但更多交易者骂声不断,直言“羊毛出在韭菜身上”。
部分用户甚至开始迁移到竞争对手(如 Bonkbot、Moonshot)。
对整个生态的宏观影响
积极面
创作者被激励,Pump 生态更热闹。
平台收入稳定(目前日均 200-250 万美元),还能拿出 25% 回购 $PUMP,维持币价。
Solana 的链上活跃度被拉满,Pump 占 DEX 交易量的 50% 以上。
消极面
交易体验变差,小额玩家逐渐被劝退。
Rug 币数量增加,毕业率依然很低。
市场份额一旦下降(现在 70%),Pump 的高费率模式可能反噬自身。
换句话说:Pump.fun 的手续费调整是一场豪赌。创作者笑了,散户哭了,平台收入稳了,但交易者的钱包越来越紧。
三、交易者的破局之道:低手续费的工具才是答案
手续费的本质,就是你的“隐形对手盘”。在 Pump.fun 这样的平台,交易者很难逃避高费率,但在交易工具的选择上,仍然有优化空间。
这时候,DBot 就成为了一个亮眼的解法:
免费版手续费仅 0.5%,企业版手续费低至 0.01%:几乎是行业最低水平,哪怕是重度交易者也能把成本压到极致。
自动化交易:支持批量跟单、条件单、抢跑,帮助你减少“磨损成本”。
新增抢单账户:多个上链服务商择优选择,提升上链速度,增加成功率,却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。
对交易者来说,Pump 的费率你改不了,但在实际操作层面,通过 DBot 把整体交易成本打下来,是唯一能稳住收益的方式。
结语:庄家加税,玩家自救
Pump.fun 的手续费调整,本质是平台要“养创作者、养生态”,但代价就是把更多成本转嫁给交易者。在这种环境下,交易者若不懂优化成本,很可能一场交易下来赚的还不够手续费高。
在这个趋势下,掌握低手续费工具,等于给自己留下一条活路。
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:
创作者尽管去玩 Pump.fun,那里现在就是流量中心。
但如果你是交易者,请记得把交易搬到 DBot,让你的每一笔操作都跑在 最低的手续费赛道上。
手续费差距,就是生死差距。
别让平台薅羊毛,先学会用工具保护自己。
立即体验DBot,让每一笔交易都更值!
👉 点击访问DBot官网
https://dbotx.com/?ref=11702986
发表回复